第1论文网
会计
|
房地产
|
证券
|
机械
|
自动化
|
财政
|
电子
|
RSS
首页
经济
理工
管理
法律
行政
英语
艺术
农学
医学
文史
教育
论文指导
搜索
更多栏目
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正文
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
2006-10-30 23:23:57
博士教育网
google显示中...
教育
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
部门所培养的科学技术专家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一国工业、
经济
、军事潜力的重要标志。发展
教育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准确地判定我国
教育
实力在世界的位置,对于科学地制定
教育
发展的战略、
计划
、政策、措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
教育
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年鉴》和《世界
教育
报告》为依据,选择若干主要
经济
发展和
教育
发展指标,对主要的
1.中国
教育
投入在世界的位置
教育
投入主要包括人力、物资和资金。
教育
所用的人力资源包括
教师
与学生,
教师
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
教育
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1992年,我国各级普通学校教职工总数1369.3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101.36 万人,普通中等学校533.20万人,小学619.30万人。每千居民中各级
教育
教师
数较准确地反映一国
教育
中人力资源投入水平。1992年,每千居民中各级
教育
教师
数中国为13人,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13人相当,低于世界平均值16人,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24人。1988年,我国非农业人口中的
教师
比例为4.7%。
衡量
教育
中资金投入的主要数据是公共
教育
经费的数量和比例。公共
教育
经费是
教育
资金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国政府的
教育
努力程度。本文采用公共
教育
经费总量、公共
教育
经费占GNP比例、 人均公共
教育
经费三个指标描述中国
教育
资金投入在世界的位置。
由表1可知,各国公共
教育
经费总量可分为六个档次。 美国高出日本近一倍,遥遥领先。日本高出德国、法国近一倍。意大利、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典、荷兰、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在150—700亿美元之间,居第三档。墨西哥、韩国、比利时、澳地利、丹麦等国在100—150亿美元之间居第四档。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100亿美元左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50亿美元以下。中国的公共
教育
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等国相当,与巴西、韩国等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公共
教育
经费总量相比,公共
教育
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更能反映一国
教育
资金投入的整体水平。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以外,公共
教育
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瑞典、加拿大、丹麦、芬兰、新西兰在7%以上。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也在4%以上。1992年,公共
教育
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5.1%, 发达国家平均为5.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 %。中国公共
教育
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 在表中所列国家中是最低的,只比全世界八个极穷国家的比例略高一点。
表1 中国
教育
投入在世界的位置
国家 公共
教育
经费 公共
教育
经费占 人均公共
教育
效益系数
(亿美元)(19 GNP比例(%) 经费(美元) (1998年)
92年) (1992) (1992)
瑞士 129.46 5.2 1876.00 1.00
日本 1649.54 4.7 1325.00 1.00
瑞典 195.54 8.3 2241.80 0.98
丹麦 100.05 7.4 1924.00 缺
挪威 65.51 8.4 1523.38 1.00
美国 3145.76 5.3 1231.70 0.94
德国 928.109 缺 1151.50 0.98
奥地利 102.55 5.8 1298.04 0.99
法国 728.30 5.7 1268.82 0.91
芬兰 80.19 7.3 1603.81 0.99
比利时 108.58 5.2 1085.76 0.75
加拿大 431.26 7.6 1573.94 0.99
荷兰 183.66 5.9 1208.32 0.95
意大利 638.59 5.4 1140.83 1.00
英国 534.70 5.2 925.08 缺
澳大利亚 177.13 5.5 1012.16 0.99
西班牙 251.26 4.6 642.62 0.94
新西兰 29.69 7.1 873.3 0.94
葡萄牙 36.51 5.0 372.5 缺
韩国 124.63 4.2 285.19 1.00
阿根廷 62.08 3.1 187.55 缺
墨西哥 144.53 4.9 170.03 0.77
巴西 196.40 4.6 127.42 0.64
俄罗斯 149.59 4.0 100.35 0.96
中国 109.25 2.0 9.4 0.82
印度 101.35 2.2 11.47 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世界
教育
报告》、《1995年世界
教育
报告》。
表2 中国
教育
产出在世界的位置
国家 中学净入 大学毛入 预期的正 成人识字 每十万居
学率(%) 学率(%) 规
教育
年数 率(%) 民当中大
学生人数
瑞士 90 31 14.1 95% 以上 2095
日本 96 30 13.5 95% 以上 2340
瑞典 82 38 13.8 95% 以上 2622
丹麦 86 41 15.1 95% 以上 3045
挪威 90 54 15.5 95% 以上 3890
美国 90 81 16.0 95% 以上 5486
德国 85 36 14.6 95% 以上 2319
奥地利 91 43 14.6 95% 以上 2836
法国 85 50 14.6 95% 以上 3409
芬兰 92 63 缺 95% 以上 3739
比利时 88 缺 14.4 95% 以上 2776
加拿大 缺 103 17.6 95% 以上 6903
荷兰 84 45 15.5 95% 以上 3339
意大利 缺 37 缺 95% 以上 2829
英国 81 37 14.9 95% 以上 2405
澳大利亚 79 42 13.6 95% 以上 3219
西班牙 88 41 14.7 95% 以上 3306
新西兰 87 58 15.4 95% 以上 4251
葡萄牙 缺 23 缺 95% 以上 1936
韩国 85 48 13.7 95% 以上 4253
阿根廷 59 41 95% 以上 3268
墨西哥 46 14 10.7 90 1477
巴西 19 12 10.9 83 1079
俄罗斯 缺 45 缺 95% 以上 3174
中国 44 4 缺 81 192
印度 缺 缺 缺 52 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
教育
报告》。
表3 世界各国
教育
实力分类及其特征
类别 代表性 公共
教育
公共
教育
预期正规 每10万居民
国家 经费(亿 经费占GN
教育
年数 当中大学生数
美元) P比例
教育
美国 3000以上 5.3% 以上 16以上 5000以上
强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俄罗斯 500-1700 5% 以上 13-16 2000-4000
教育
英国
大国 意大利
加拿大等
瑞士
瑞典
奥地利
比利时
荷兰
中等 澳大利亚 100-250 4% -5% 13-15 1000-3000
教育
西班牙
大国 墨西哥
韩国等
中国
教育
巴西
发展 阿根廷 50-200 2% -4.6% ? 6-11 100-1500
中国 印度等
家
部分亚、
教育
非、拉 50以下 1% -4% 1-9 100以下
弱国 的贫穷
国家
人均公共
教育
经费反映一国居民分享
教育
的资助以满足
教育
需求的程度。发达国家的人均公共
教育
经费绝大多数在1000美元以上。瑞典高于2000美元,丹麦、瑞士、芬兰、加拿大、挪威在1500—2000美元之间,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在1000—1500美元之间。少数发达国家如英国、西班牙在640—1000美元之间。中等发达国家在100—500 美元之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低于100美元。中国人均公共
教育
经费只有9.4美元,低于印度(11.47美元)。 中国人均公共
教育
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种差距大于人均GNP的差距。由此可见, 我国
教育
投入偏少,
教育
物质技术条件较差。增加政府的
教育
投入,改善办学的条件,是进一步发展
教育
事业,满足居民逃枨?font color="#ff0000">的重要举措。
2.中国
教育
的生产效益在世界的位置
教育
生产,即
教育
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过程。依据《世界
教育
报告》,可资利用的衡量
教育
生产效益的主要指标是效益系数,它是指学生在没有辍学或留级的情况下为完成某一阶段
教育
,理论上所需花费的学年数与学生实际上所花的学年数之比。系数处于0(完全无效益)和1(最大效益)之间。由表1可知,除比利时以外, 所有发达国家的效益系数均在0.90以上,其中瑞士、日本、挪威、意大利为1.00。奥地利、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为0.99。在中等发达国家中,韩国高居榜首,巴西、墨西哥在0.60—0.80之间。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效益系数较高,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由于中国
教育
人口庞大,辍学或留级的学生总数依然很大,这些学生有可能变为新的文盲。因此,提高
教育
的质量与效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对于
教育
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3.中国
教育
产出在世界的位置
我们选用中学净入学率、大学毛入学率、预期的正规
教育
年数、成人识字率、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人数等五个指标来描述中国
教育
产出在世界的位置。中学净入学率是指符合官方规定的中学学龄的在校生人数。发达国家中学净入学率一般都在80%以上,其中日本、芬兰、美国、挪威、瑞士、奥地利等国在9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一般低于80%,阿根廷为59%,巴西只有19%。韩国高达85%,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1992年中学毛入学率为53.7%,净入学率为44%,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大学毛入学率反映一国高等
教育
的总体规模。据《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资料,1993年加拿大和美国在学毛入学率分别为106%和81 %。依照马丁·特罗的分类标准,已接近实现高等
教育
的普及。芬兰、新西兰、挪威、法国等国在50%—63%之间,荷兰、韩国、俄罗斯、阿根廷、西班牙、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在40—50%之间,其余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上。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在10—20%之间。中国为4%, 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46.7%,全世界平均值14.6%,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7.8%。
预期的正规
教育
年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国居民人均受
教育
年数的长短。由表2可知,加拿大高居世界首位,美国居第二位,丹麦、挪威、荷兰、新西兰等国都在15年以上,其他发达国家在13—15年之间,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在10—13年之间。中国为9年, 低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估计,中国实际的人均受
教育
年数为5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
成人识字率反映居民的
教育
程度,间接地反映一国的
教育
发展水平。1995年,全世界成人文盲8.847亿,发达国家0.0129亿,占0.15%。 发展中国家8.718亿,占99.85%。中国1.662亿,占18.79%。1995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81.5%,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98.7%),但高于全世界平均值(77.4%)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值(70.4%)。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成人识字率均在95%以上,中等发达国家成人识字率在80%—90%之间。中国成人识字率低于巴西(83%),但高于印度(52%)。
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反映一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水平。加拿大和美国遥遥领先,分别为6903人和5486人,韩国和新西兰分列世界第三、四位。丹麦、挪威、法国、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根廷、俄罗斯在3000—4000人之间,其他发达国家在2000—3000人之间。中等发达国家在1000—2000人之间。中国为192人, 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对世界主要国家
教育
实力的综合分析,可以把各国大致分为五类(见表3):第一类为
教育
强国, 美国的整体实力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堪称强国。第二类为
教育
大国,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它们属于发达国家中的领先者。第三类为中等
教育
大国,包括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一部分中等发达国家,如瑞士、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芬兰、比利时、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等国。第四类是
教育
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等。第五类可以称为“
教育
欠发达国家”(或称“
教育
弱国”)。
从上述单项指标看,我国只有少数
教育
指标达到或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大多数指标偏低。我国
教育
资金投入在总量、比例和人均指标上明显偏低,与我国的
经济
实力不相称,也不适应
教育
发展的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一步增加
教育
投入是发展
教育
、壮大实力的关键。我国
教育
产出的情况有喜有忧。我国义务
教育
的若干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指标达到或略高于全世界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同类国家中居领先地位。但由于
历史
欠帐较多,我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受
教育
年数偏低,劳动者素质亟需提高。我国中、高等
教育
的总量虽然可观,但高中、大学入学率离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随着
经济
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的转型,加大高等
教育
发展力度已成为必然选择。
从总体上看,我国
教育
发展水平同
经济
发展水平基本上相匹配,但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我国的综合
教育
实力虽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离最具
教育
实力的美国还有三个档次的差距。与
教育
大国和中等
教育
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增强我国的综合
教育
实力,跻身中等发达乃至发达国家行列依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历史
和现实、经验和教训不断警示我们:
教育
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发达的
教育
和一流的国民素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最坚实有力的支撑点。如果
教育
贫弱,我们就会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就会面临丧失“球籍”的危险!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发奋图强、急起直追、常抓不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综合
教育
实力得以显著增长,早日跻身中等
教育
大国乃至
教育
强国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处理
教育
实力与
经济
实力的关系时,既要考虑
经济
发展水平,以条件定发展,实事求是地追加
教育
投资,发展
教育
事业,又要纠正只顾眼前短期
经济
利益,忽略
教育
对
经济
实力作用的长期性、迟效性作用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教育
对
经济
实力增长的巨大作用。应确保
教育
事业发展在
教育
投资上高于国家投资常性支出的比例,确保人均
教育
经费逐年增加,确保
教育
所培养的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同
经济
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
教育
与
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防止
教育
的严重不足或过度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1991年、1993年、1995年三个年度的《世界
教育
报告》。
2.世界银行编写:1994年、1995年、1996年三个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
经济
出版社1994年、1995年、1996年版。
3.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
4.国家教委
计划
建设司编:《中国
教育
事业统计年鉴》,人民
教育
出版社1994年版。
5.王善迈著:《
教育
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
教育
出版社1996年版。
6.秦宝庭著:《
教育
与
经济
增长》,江西
教育
出版社1992年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网上收集,所有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阅读 () | 评论 () |
我来推荐
|
打印
|
收藏
最新文章
硕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2006-10-30)
试论师范院校如何应对WTO的挑战
(2006-10-30)
对我国体育系统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2006-10-30)
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
(2006-10-30)
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2006-10-30)
教育科研中的几个问题
(2006-10-30)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二
(2006-10-30)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
(2006-10-30)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四项问题之管窥
(2006-10-30)
体育的绿色之思——对体育的生态学思考
(2006-10-30)
推荐文章
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2006-10-30)
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
(2006-10-30)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热点的发展
(2006-10-30)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
(2006-10-30)
对我国体育系统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2006-10-30)